题图为中国禁书《红太阳是怎样升起的》

思想的禁区(上)

看不见的审查者,你们何时让我更新完整资料呢?
会员专栏 Jun 18, 2023
看不见的审查者,你们何时让我更新完整资料呢? ---- 三辉君

2023 年 6 月 8 日,耶鲁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Timothy Snyder 的书籍《The Road to Unfreedom 》之中文版《到不自由之路》在台湾发售,该书籍因内容涉及极权、民主等题材无缘内地出版社。早在去年的 3 月底,Timothy Snyder 名下的另一本书籍《Bloodlands》因政治敏感同样无法在内地发售,最终繁体中文版由读者共和国出版集团名下的卫城出版在台湾发售,书名译为《血色大地》,该书的腰封印着金黄色的字样“唯一中文版”。

《血色大地》/ 图片为小红书博主提供
《血色大地》书籍封面/ 图片为小红书博主 @_Xiao Yi 提供

《血色大地》是 Timothy Snyder 第二本在中国内地无法发售的书籍,在 2014 年,内地出品方甲骨文(隶属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就曾经发文预告过该书的 中译本,并透露会在次年出版,但由于该书的题材问题,新闻出版总署审核了两年迟迟未有结果。事实上,该书在后期为方便过审曾改名为《浩劫之地》(最初书名与繁体书名一致,均为《血色大地》),甲骨文原计划审核通过后暂定第一版的发售时间为 2019 年 3 月。时间来到 2019 年,答案显而易见,读者们未能看到该书的出版。值得注意的是,该书已完成全部内容翻译(译者为黎英亮、冯茵两人),因此一小部分读者拿到了简中译本的电子版,但出品方要求不得外传,故网上无法找到该电子版。

Timothy Snyder 的书籍并非国家新闻出版署的重点关注对象,在 2016 年的时候,Timothy Snyder 与知名左派公知 Tony Judt 对话集合著《思虑 20 世纪》就成功在内地出版,该书由三辉图书出品、中信出版社发售,在豆瓣上拿下 9.0 的评分。后来,由于内地的出版空间愈发地收紧,该书大约在 2022 年中下旬的时候已绝版,目前仅二手书网站有售卖,一同绝版的还有 Tony Judt 名下的其它书籍 。到了 2020 年,同样由三辉图书出品的《民族的重建》则是严格意义上 Timothy Snyder 的个人作品,但部分读者对该书的简中翻译十分不满,该书最终在豆瓣读书拿下 8.1 的评分,相较于前者降低不少。

或许正是如此,三辉图书后续不再出品 Timothy Snyder 的书籍,版权也就自然落到了甲骨文一家身上,同年的 11 月,Timothy Snyder 笔下的《Red Prince》 简中译本《红色王子》发售,相较于《民族的重建》,该书的评分稍微上涨 0.1 分,但在甲骨文丛书系列的近 300 本书籍单本中,评分则处于中下位置。《红色王子》也是甲骨文拿下其版权且唯一能够出版的一本,其余两本《黑色土地:作为历史与警示的犹太人屠杀》、《血色大地:斯大林与希特勒统治下的欧洲》因内容存在过多的极权、民主等话题论述而无法过审。

中国出版业的“三审三校”

2012 年,中共十八大落幕之余,新任中纪委书记、政治局常委王岐山在一场“廉政建设和反腐工作”座谈会上,向在场的会者推荐了一本书《旧制度与大革命》,当时的出版、言论和新闻的环境都还算宽松,故有网友在该书的豆瓣书评上写道“为何不是推荐《论极权主义的缘起》”这类评语(该书指的是汉娜 · 阿伦特笔下的《极权主义的起源》)。当年,中国正值领导人换届,习近平接替了胡锦涛,《纽约时报》的记者纪思道根据习近平的父亲是一位经济改革派和习近平长期接受资本主义的情况预测习近平应该是一位改革派。断言在他上任后,中国也将迎来重大的改变,像毛泽东的遗体将被运出天安门广场,而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刘晓波将获得释放。后来,这个预测成了新闻媒体人之间的一个小笑话。

中国内地的书籍出版通常要经过“三审三校”,标准程序是在此环节之前先提交选题审核(严格来说应该是“四审三校”),通过后进入“三审三校”,之后才进行印刷出版(在中国内地分为自费出书和公费出书,后者即出版社出书)。“三审”指的是初审、复审、终审,分别由不同级别的人员进行审查,在通过了“三审”后,就会进入“三校”,即(一校、二校、三较)环节,部分书籍还会多一个“通读”环节,完成“三审三校”就有资格拿到书号(ISBN)和 CIP(即图书在版编目数据,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出版物数据中心负责,用于录入中国版本图书馆)。但并非所有主体都可以申请书号,根据《出版管理条例》规定,申请书号需要有资质(即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的出版社或公司才能申请,故通常一本书的形式多为出品方与出版社合作。从申请到取得书号的过程,官方对外宣称该过程通常需要 1 ~ 2 个月,但实际进度则由书籍的选题和内容所决定的,一些选题可能因政治敏感的关系需长达数年的审查才能得知结果。

中国内地出版物的审查最早出现在 1997 年,当时,国务院颁布了《出版管理条例》(1997 年版),但彼时的条例较为“模糊”且没有严格执行。直到 2001 年新版《出版管理条例》取代 1997 年版《出版管理条例》,并一直沿用至今。新版《出版管理条例》 的颁布让后续出版的空间收窄了不少,但表现还没那么明显,一些书籍在内容上删删减减还是能出版发售,删减最极端的时候就是原著拥有高分好评、简中译本却是满屏差评。直到 2018 年 3 月,党中央实行集权(即《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的颁布),中宣部接管国家新闻出版署的审查职权,进一步全面把控意识形态,新闻业和出版业受到前所未有的重大打击,到了次年,中宣部下发了一份内部文件,内容要求 缩减书号、增长审查周期,这也导致行业内的“出书难”和“出书慢”现象。在这一年里,读者群体最直观的感受就是书籍涨价了,同时整体的新书越来越少了,前者是因为书号的减少导致书号费用涨高,书籍的费用也跟随上涨,根据《端传媒》的 报道,2018 年的书籍平均价格到达了 68.5 元每本,同比 前一年价格 增长了约 26 个百分点;后者在 2019 年的时候,新书品种数为 19.4 万,较 2018 年减少 6.70%。2020 年,新书品种规模同比持续下降了近 12%。到了 2022 年,新书品种数剩下 17.1 万,而在该文件发布的前一年,新书品种数为 20.4 万。

阎连科的书籍《心经》英文版《Heart Sutra》封面 / 网络图片
阎连科的书籍《心经》英文版《Heart Sutra》封面 / 网络图片

不仅出品方和出版社受到打击,一些作家和学者也很大程度的遇到了难题,其中不少的知名内地学者和作家因此无法出版自己的作品。像徐贲、楊奎松、韩钢北岛阎连科、沈志华、陈平原、冯唐等人无不例外的、因审查收紧未能在内地出版新作,在这当中,像阎连科、沈志华虽然生活在内地,但因与香港的高校一直有学术上的往来,因此其新作直接与香港当地出版合作。其中阎连科作为卡夫卡文学奖中国作家的首位获奖者,他选择直接放弃在内地出版的想法(早些年的时候,阎连科笔下的《为人民服务》一书因被指控诋毁中国军队形象被中宣部查禁,这与今年 5 月份笑果文化公司旗下的脱口秀演员 HOUSE 被封杀有着相似性)。在一次《纽约时报》的 采访 中,阎连科回答(中国的)审查制度对于他已经不再是创作上的阻碍,对于快到花甲之年的他而言,最重要的事情是“写出来”。2021 年,阎连科的长篇小说《心经》和《中国故事》在除中国内地外的地区/国家发售。2022 年,这两本书在香港拿下第九届红楼梦文学奖(专家推荐奖和决审团奖),在此之前,阎连科的另一部长篇小说《日熄》就已经拿下第六届红楼梦奖(首奖)。

放弃在内地出版的还有来自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兼国际冷战史中心主任沈志华,事情起因要追溯到 2020 年 11 月 4 日的时候,在一场由师范大学历史学院组织的通过线下讲座 + Bilibili 线上直播的学术讲座《沈志华: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建立与终结》,直播过程造网友举报导致直播被掐断,随后网络上便再度出现谩骂沈志华是“汉奸”的言语。早在此前,沈志华就因批评共产党的“抗美援朝”是个“错误”,进而惨遭部分网友的谩骂。该事件发生后不久,沈志华的名字截至今日依旧被淘宝官方屏蔽(搜索显示无结果,最后搜索时间 2023 年 6 月 10 日),而沈志华名下的《毛泽东、斯大林与朝鲜战争》直接在内地绝版,该书在内地 2003 年首版,在 2013 年再版,后者较于前者删减了八篇余论。沈志华再次发布新作时是在去年年底的时候,由香港的中华书局发售。

无法逾越的出版审查

中国的审查制度是 自上而下的,且大多数的审查还存在后审制度的,出版物的审查亦是如此。除了典型的反共主义、天安门事件题材书籍无法取得书号外(此类书籍均为禁书,最典型的代表就是高华笔下的《红太阳是怎样升起的——延安整风运动的来龙去脉》),其主要审查范畴包含但不局限于任何形式上否认共产主义的内容,如宣传无政府主义、自由主义民主改革、公民社会,介绍极权主义、法西斯主义、威权主义等。对一些占全书篇幅较小的,一般做删减处理,像反乌托邦三部曲之中的《1984》就被删除了反共及对极权斗争的部分,而在网售平台贩卖的《1984》英文原版,这些内容同样会被使用涂改液涂掉;《独裁者手册》虽然意外的能在内地发售,但同样被删除了描述中国的部分;傅高义的名作《邓小平时代》陆版对比港版被删除了 5.3 万字(该删减是三联书店与傅高义达成的协议);做为非虚构写作带动者何伟笔下的《江城》则是被删减六四事件和对中国人大的评价;关注第三世界女性的书籍《天空的另一半》同样被删减六四事件及有关中国地方卖淫的部分。

一些书籍虽然赶在早些时期”躲过“了出版审查,但在后续依然无法逃脱绝版的下场。最典型的代表有《极权主义的起源》、《古拉格》、《耳语者》、《古拉格之恋》、《弑君者》、《天鹅绒监狱》、《自由人的平等政治》、《中国革命中的无政府主义》、《中午的黑暗》、《腐败与反腐败的经济学》、《保守主义》、《自由主义》、《无政府主义人类学碎片》、《中华帝国晚期的叛乱及其敌人》、《官僚体制:反资本主义的心态》、《动乱年代》、《费正清看中国》等佳作,无一例外的都绝版且无法再版了,其中《中午的黑暗》、《费正清看中国》这两本书,浙大出版社曾申请再版,但申请均被驳回。除此之外,同性话题或性描述、台湾和香港的作者这类书籍很难在内地出版(后者为重点审查对象);到了近些年,贪污、腐败、毒品、艾滋病等学术类型题材的书籍也成了”审查“的对象,为防止公民接触到,这类(或部分)书籍不再对外(转为特定群体读物),限制公安人员等相关身份购买或借阅,购买者需提供警官证、公安证或学生证(警校在读生)。

书名 删除部分
《1984》 删除反共和对极权斗争的部分
《三体》 删减文革部分
《巨流河》 删减共产党、斯大林、希特勒、蒋介石等相关内容
《威权式法治》 重版弱化词语使用
《追风筝的人》 删除了同性片段和有关民主的内容
《房思琪的初恋乐园》 删除了性描述部分
《李光耀观天下》 删除作者评价中国高层的内容
《中国改革年代的政治斗争》 删减关于国共的一些内容
《邓小平时代》 删减六四事件内容
《永久记录》 删减长城防火墙和政府网络监视中国公民的内容
《四世同堂》 删减了单个人物及侵华期间的内容
《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至少删减了13个完整章节的内容
《仿制药的真相》 删减中国工厂部分
《独裁者手册》 删减描述中国的部分
《人类性幻想》 重版删减一些有关性的内容
《八十年代访谈录》 删减一些人物,尤其对中共的负面评价
《江城》 删减六四事件和对中国人大的评价
《天空的另一半》 删减六四事件及有关中国卖淫的部分
《我是黎智英》 出版社直接被吊销牌照
《青春》 内地被改版

书籍无法取得书号有时候并非是内容审查的结果,也可能是两国之间斗争下牺牲的一颗棋子。2017 年,韩国萨德事件 使中韩两国关系剑拔弩张,新闻出版总署也下令直接禁止所有韩国作家的文学在内地的出版,直到 2018 年年底,该禁令才由中宣部缓慢收回。来自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副教授 Tobie Meyer-Fong(梅尔清),受史景迁的门课影响转读中国历史和文化。1994 年之后,Tobie Meyer-Fong 与中国的高校保持着学术上的来往,大约在 2020 年(或往前),她名下以研究清末太平天国运动中平常百姓的经历为题材的书籍 《What Remains: Coming to Terms with Civil War in 19th Century China》,原计划在中国内地发售简中译本《浩劫之后: 太平天国战争与 19 世纪中国》。但由于那时川普政府与北京政府正值 贸易战争,双方的战争也延申到各个方向,导致该书无法取得书号,而该书在内地已完成译本,将由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无奈之下 Tobie Meyer-Fong 将版权转向台湾,最终由卫城出版发售,台版书名为《躁动的亡魂: 太平天国战争的暴力、失序与死亡》。

《可能性的艺术: 比较政治学 30 讲》/ 图片来源网络
《可能性的艺术: 比较政治学 30 讲》/ 图片来源网络

到了近几年,在中国内地书籍即便成功出版和发售了,也并不意味着完全过审了,后续可能会再次因题材问题被召回。2022 年 11 月,豆瓣小组上伊始有消息传出《可能性的艺术: 比较政治学 30 讲》即将被下架,该书是由自清华大学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系的副教授刘瑜根据此前同名讲稿内容整理发布的。尽管纸质版(书籍)为了方便过审,在内容上做了删减处理(有关俄罗斯和苏联的部分),但该书在出版后的几个月,还是因题材问题,出版社回收了所有书籍。这也导致网友们非常好奇一本已经发售数月的书籍为何又会被召回,进而在网售平台和书店卷起一波抢购潮,但更多的是书贩子的整批采购(后高价转手倒卖)。在期间,亦有一些网友猜测该书是采用特殊手段来促进销售,但事实上,该书在淘宝和京东等平台均遭到了下架处理,更为合理的解释是该书内提到了多个政治敏感的观点,如民主转型、国家能力、文明冲突、威权主义等。

到了年底,讽刺的事情发生了,《可能性的艺术》在《豆瓣 2022 年度读书榜单》 登上 top1(通常情况,豆瓣是根据大数据来自动排名的,这大概是网友们的一种无声的抗议行为),然而,这是一本已经被“下架”的书籍。随后不久,豆瓣官方也意识到这种情况,人为干扰了图书排名,悄悄把 top1 修改成了女性主义学者上野千鹤子的书籍《始于极限》。同类型的事件还有在今年 5 月份的时候,早些年由傅高义的门生任意(网名兔主席)起笔的书籍《撕裂之城:香港运动的谜与思》在京东、淘宝等平台遭到了全面下架,该书在香港出版后转由香港联合出版集团(广州联合书店)和中华商务贸易公司两家机构引入内地售卖,由于该书对反送中事件的立场是偏向北京政府的,故被当局默许引进。但此时的时间点紧邻六四事件三四周年和反送中运动四周年,官方为了避免“隐患”收紧了审查。

香港,“消失”的维多利亚公园

香港自 2020 年《港版国安法》落地后,最先受到打击的新闻业,之后出版业也缓慢发生了变化。最先出现状况的是香港的公共图书馆,人们发现香港(泛)民主派人士陈云、黄之锋及陈淑庄等人笔下的书籍“不见”了。到了 2021 年 7 月份的香港书展,此时,这种状况愈发明显,参与香港书展的商户担心书籍遭到举报或“违法”,不久前,香港贸发局总裁周启良发言:“如接获投诉或举报有书籍违法,将转交港警处理”,没有人知道“违法”的标准是什么,但他们清楚的记得在这一年的书展中少了六四题材、反修例运动及台湾进口的政治书籍。

通向香港的“黄雀行动”

1989 年 4 月中旬,学生们陆续在天安门广场聚集以悼念胡耀邦,随着时间的推移爆发了民主运动,当时,刘晓波正值在哥伦比亚大学担任访问学者,《美洲华侨日报》的编辑王渝等人劝刘晓波不要回去,但刘晓波坚持要与学生站在一起。6 月 3 日,人民的悲剧还是发生了,解放军和武警接到上层的命令清理抗议现场,这段清场在之后也成了中国公民思想的禁区,到了同年的 6 月下旬,北京政府开始抓捕一些学生领袖和社会参与人士。另一边,在深圳的对岸 --- 香港,以司徒华、戴耀廷、朱耀明、岑建勋、龚立人发起 黄雀行动 则在暗中营救这些人士,该行动与地下集团(蛇头)合作,利用走私路线和国内的地下关系,安排民运人士的逃亡,整个黄雀行动共计救出约 800 人。

2019 年 6 月 4 日,香港公民在维多利亚公园举办悼念六四 30 周年烛光晚会,参加总人数超过 18 万人 / 美联社
2019 年 6 月 4 日,香港公民在维多利亚公园举办悼念六四 30 周年烛光晚会,参加总人数超过 18 万人 / 美联社

2023 年年初,包含曾经发起或参与黄雀行为在内的异见人士之书籍被香港公共图书馆 下架,根据 不完全统计,这些书籍有司徒华的《大江东去》、钟祖康的《来生不做中国人》、戴耀廷的《公民抗命与佔领中环 --- 香港基督徒的信仰省思》、黎广德的《释放香港》、陈云的《香港城邦论》和《香港遗民论》等。LCSD(香港康文署)就此事回应:“公共图书馆会不时检视及注销不符合馆藏发展的书籍,涉嫌内容可能违反国家安全或香港法律的书籍都会立即下架以作检视”。事件到此并未止步,时间临近六四事件三十四周年,港府再度依据《港版国安法》清除天安门题材的纪实书籍,此次清除不再局限香港、台湾学者,包含外籍作者的书籍一并下架,如由《联合早报》整理的李光耀观点之书籍《李光耀看六四后的中国 · 香港》,这些书籍逐一消失在原有的书架位置上。与此同时,历年来仅在六月四日这一天用于悼念六四事件的维多利亚公园,也在港府的操作下,直接变成了美食市集,而参与市集的商户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他们不关心六四,但举办这个(美食市集)能给他们带来利益。

未完待续......


参考资料:

Tags

影子

我是影子,写作范围是媒体环境与互联网舆论的观察,偶尔也会写一些泛金融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