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媒体人往事(下)

观察者 Oct 15, 2022
2022 年 10 月 29 日重新校对,信息提供者:whatever

潮落:审查与变现的十字路口

非虚构写作在中国内地经过一年多的洗礼便出现了“瓶颈”。2019 年,三明治出现亏损,全职团队缩减到六七人左右的规模,创始人李梓新则表示现阶段的非虚构写作趋向于“一看标题就知道大概讲了什么,没有点开的欲望”,但也聊胜于无。

被视为中国非虚构写作代表人物之一的李海鹏在接受《端传媒》采访时则表示非虚构写作就好比是“沉船上的桅杆”,传统媒体已经沉船,只有桅杆还立在上面。不久之后,李海鹏加入的《ONE 实验室》解散了团队,好在原班人马和谷雨实验室独家合作,成立新的工作室《故事硬核》。正午故事团队则是熬到了 2020 年,直到 3 月底团队才宣布解散,并把全部平台账号移交给了界面新闻,《GQ 报道》虽然还在,但保持着低频率更新。

唯有背靠资本的谷雨实验室(腾讯旗下)、人间(网易新闻旗下)、极昼工作室(搜狐新闻旗下)从中能够“独善其身”。非虚构写作也有商业变现取得成功的,其中雷磊名下的《真实故事计划》一开始就探索影视改编,后成功出版多部非虚构作品的影视改编权,但内容重心似乎走向都市、中产、情感方向。

非虚构写作发展的同时,不仅面领着如何商业变现问题,同时依然面临着互联网新闻(内容)审查,其中谷雨实验室在 2020 年 2 月份的时候因“违规自采、传播不实信息”就遭到了网信办的处理。歪脑的文章内容则指出,一家非虚构平台在报道了 2019 年响水爆炸事故后,账号随即被封,更换新的马甲后又在选题上不断自我阉割,记者们常常感叹“不知道还能做些什么”,编辑们整日思考“怎么做才是最安全的”。

四、网媒崛起,至暗时刻亦悄然来临

2008 年过后,互联网的普及改变了很多事物的发展形态,即便是普通网民也能借助博客、社交媒体等网络媒介充当公民记者一角色,而专业媒体人不仅在社会角色上受到了稀释,还面临着传统媒体如何通过互联网转型的问题。媒体人喃喃细语纸媒的黄金时代已然过去,此前固有的单向话语权被削弱,没有媒体人能够重返旧世界,即便党媒亦是如此,这促进了传统纸媒伊始发展网媒(泛指新媒体)业务,其中也不乏有媒体人直接独立门户创办网媒,媒体人步入网媒时代不久后,非虚构写作进入中国内地市场。

另一边,随着网媒的崛起,北京方面也在逐步跟进对网络新闻管控的力度,2011 年 5 月的时候,中宣部从本部抽调人手兼管互联网新闻监管局,直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加挂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的牌子成立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简称网信办,由时任中宣部副部长的王晨任命为网信办第一任主任。到了 2014 年,网信办分离出独立的领导小组(正式名称为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中央调任鲁炜接替王晨的网信办主任一职。

Tags

影子

Along with 一颗亚答子

我是影子,写作范围是媒体环境与互联网舆论的观察,偶尔也会写一些泛金融的内容